上一页|1|
/1页

主题:一次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调控

发表于2011-05-22
调控的力度越大,说明前面的失误越多。

本来2007年的调控已经快取得效果了,结果被2008年的金融危机吓破了胆,仓促救市,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救市,原本沉寂的楼市被再度引爆,结果2009年火势蔓延无法控制,2010年开始灭火。如果楼市是个人的化,被医生这样折腾,我看也要丢掉半条命了。

如果说2008年的救市政策矫枉过正,引发后面的暴涨,那么2010年的调控同样是矫枉过正,至于引发的会不会是暴跌,这很难说,至少一年下来,房价没见跌多少,物价倒涨了不少。

其实08年的金融危机给我国甚至世界造成的影响远远不能一两年就能恢复过来的,2010年貌似繁荣的背后依旧危机重重,而且全球性通胀在加剧,国内流动性在增加(即使靠增加存款准备金率,也挡不住,因为前面透支出去的钱需要流回来),这个时间点上,楼市的调控更是把流动性引向了普通商品市场,还有很大一部分,流向了国外,很多富豪通过投资移民,把资产转移到了国外。缺电,缺水,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提升,出口贸易开始转向进口贸易,十二五要工资倍增,个税调整,投资拉动型经济在唱主角,一方面到处都是钱,另一方面处处都缺钱,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让中小企业断了粮。比如原本需要1000万资金可以赚取100万利润,如今企业只能贷款到500万,而考虑原材料涨价,需要提前压货200万,应对员工工资上涨和水电运输成本上涨,要预留100万,这样就只能用200万去经营,经营风险加大,利润越来越少。而且融资成本也提高很多,不亏已经很好了。为了让庞大的企业活下去,国家必定要出台减免政策,退税,那财政收入怎么提高?物价上涨要保证群众生活,公务员等要加工资,困难群众要加补贴,农民卖菜难要帮助,需要大量的钱。怎么办,继续加大投资性建设,自己给自己发钱,自己收自己的税。

可能2011是个特殊的年份,所以在这个时间点上调控,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过了这一关,解决不了的事拖到以后再说了
上一页|1|
/1页